执行难、赔偿低、公平正义 基层法官回应司法热点

强制执行840字数 1140阅读模式

如何解决“执行难”?

执行难是指法院的生效判决文书难于执行。2016年3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表示,要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中关村人民法庭庭长陈昶屹介绍了该院解决执行难的做法。首先,法院与公安机关、银行、不动产登记中心等机构建立联动机制,2017年至今依法拘留拒执人员286人,执行标的总额达到20亿元(人民币,下同)。

其次,海淀区人民法院利用信息化手段方便民众诉讼,比如建设“海淀法院审判执行联络平台”、开通“微信自动立案平台”。再次,通过机制改革来规范执行的公权力,比如开发执行精细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不动产、银行存款、车辆信息等财产线索“一键式”查询。

“我们真正将老百姓的‘纸上权利’兑现为真金白银。”已在基层法院工作28年的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陈少华说,随着攻坚执行难大力向纵深推进,还需着力解决执行保障机制不畅、执行队伍力量不足、部分执行干警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

如何解决“赔偿低”?

有记者提出,侵权赔偿数额过低成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的突出难题。已审理1700余起知识产权案件的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第一庭庭长姜颖对此有同感。“目前现在这种损害赔偿低的现状,确实会影响到权利人维权的积极性,以及最终会影响我们的创新活力。”她说。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成立于2014年的中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的专门法院。姜颖介绍了该院针对解决损害赔偿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首先是树立理念,即“一定要通过确定的损害赔偿数额,体现出知识产权在市场中的价值”。

其次是采取一系列诉讼措施并运用一些证据规则,解决当事人关于损害赔偿的举证难问题。姜颖以2016年判决的一起U盾(USBkey,办理网上银行业务的高级别安全工具)专利侵权案件为例说,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采取了证据保全、调查取证,运用了举证妨碍的证据规则,最终判决被告赔偿原告4900万元。

第三是减轻权利人的诉讼成本。据统计,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2015年至2017年关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平均判赔额分别是45万元、138万元和66万元,整体维持较高水平。

如何实现公平正义?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面向这一目标,法官们也提出见解。

陈昶屹说,要做到三位一体的公正,包括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和形象公正。在他看来,法官审判过程中要善听、慎思、广阅、明断、反复推敲。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副庭长高晓力表示,全国各级法院始终坚持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确保每一个案件都得到公正处理。

高晓力还谈到中国正在推行的智慧法院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审判权和执行权公开运行的问题。”她说,这项工作还帮助法官利用司法大数据,掌握审判运行的规律和类案运行的规律,确保同案同判。

记者注意到,周强院长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三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上表示,中国将在智慧法院初步形成的基础上,全面推进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审判运行模式,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执行工作模式。

责任编辑:张丽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