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七问 带你了解什么是法院执行

强制执行1,008字数 1456阅读模式

问:执行法官和审判法官有什么不同?

答:审判庭法官就原告的诉求、被告的答辩,结合案件的事实,审查案件的证据,对原被告双方之间的实体权利作出法律上的判断,是就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做裁决。  

执行法官不需要审核案件的证据,听取当事人关于案件是非曲直的辩论,当事人到法院申请执行,执行法官依法查询、查封、冻结、扣划被执行人名下的相应财产。  

用一句话来概括执行法官与审判法官区别:审判法官尤其是民事审判法官主要是判断本案的是非曲直、就实体权利作出裁决的,执行法官是依据生效执行依据,以强制执行的方式,依法实现申请执行人的胜诉权益。  

问:执行中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答:以最常见的金钱债权类案件为例,申请执行人立案后,法官会依法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告知其履行金钱给付义务的时间、金额、法院账户,与此同时可以直接冻结、查封被执行人名下的账户、房产等财产,并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裁定书。  

执行中,法院无须经过被执行人的同意,就可以依法扣划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存款,如果被执行人名下无存款,存在房产、车辆的,法院可以依法查封并予以司法拍卖。  

申请执行人提供执行线索,或与法院一起寻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能够起到促进执行的良好效果。被执行人接到执行通知书的,应该及时联系法院,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如果暂时不能履行金钱给付义务,则需要尽快按照法院要求,依法申报在申请执行前一年内的财产情况及财产变动情况,说明本案的解决方案。  

问:终本意味着就无法执行了吗?

答: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是一个暂时性结案程序。终本后,法院将被执行人纳入终本库,每半年通过财产查询系统过滤一次,如果有财产的恢复执行,当事人提供线索的也可以恢复执行。  

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将被执行人纳入限制高消费名单,根据案件实际情况,也可以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甚至司法拘留被执行人、追究被执行人的刑事责任等。  

问:作为申请人如何更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答:作为申请人,执行立案后,要主动、及时向法官提出执行线索,共同查找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有利于实现金钱债权。如果想让自己的执行案件更有保障的话,最好能够在诉讼阶段依法保全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这样胜诉后实现权益就很便利了。  

问:作为被执行人,如何正确面对?  

答:作为被执行人,接到法院通知书,或者发现自己的财产被法院采取冻结、查封等控制措施的,要积极联系法院、配合执行,及时申报财产情况,提出有可行性的履行方案,早日履行金钱给付义务,避免被纳入“老赖”名单,影响自己的信誉和生活。另外,被执行人认为法院的执行行为不妥时,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执行复议或执行异议,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问:协助执行义务人应该做什么?  

答:在执行中,除了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其实还有密切相关的一类人,也就是协助执行义务人。协助义务人包括银行、不动产管理部门、车辆管理部门、保险基金等财产管理部门以及自然人。按照法律规定,协助执行义务人有义务按照法律规定,协助人民法院办理执行案件。  

问:家事案件的执行有什么特殊性吗?  

答:在执行案件中,家事纠纷因涉及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关系以及当事人的情感、伦理、道德问题,具有高度的人身性、敏感性和社会性特点。一方面,部分金钱给付类家事案件执行周期较长,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类案件;另一方面,行为类家事案件具有不可替代性、人身依附性的特征,如要求履行赡养、抚养义务。  

在家事纠纷中,影响生活类执行措施应最有效,如纳入失信、限高、通过媒体公布等。因为这类措施通过影响被执行人生活,既能使其在“熟人社会”下产生羞耻感,又能限制其出行、消费等,对被执行人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从而对其产生较为强烈的心理压迫,兼具说服教育的柔性与执行措施的刚性。比如,对被执行人拒不赡养老人的行为频繁通过媒体曝光,被执行人在“熟人社会”的邻里、亲戚、朋友“圈子”中出于道德原因也会受到排斥。  

责任编辑:田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