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院庭长行权留痕 严格推行任职回避

资讯动态721字数 2531阅读模式
 【稿件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魏丽娜、谭鹤欣】 

【广州日报】院庭长行权留痕  严格推行任职回避

 

  聚焦审判执行关键节点、聚焦审判执行重点案件、聚焦排除内外部潜在干扰、聚焦前沿技术司法应用——广州法院近年来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围绕“四个聚焦”构建审判监督管理“广州模式”,增强制约监督实效,提升司法公信力。记者日前专访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详细解读规范权力运行改革内容,深入了解增强司法公信力实效如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为‘十四五’时期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勇表示。
  审判执行关键节点:
  院庭长对合议庭评议结果有异议不得直接改变
  “把握司法权制约监督重点,让审判权和审判监督权运行更规范、权利救济更及时。”王勇表示,在聚焦审判执行关键节点上,广州中院严格约束自由裁量权。其中,对重大疑难复杂、法律适用规则不明、法律适用意见分歧较大等案件,要求法官在提交审委会讨论前提供关联案件和类案检索报告。“法官无充分理由不得作出与指导性案例、参考性案例、公报案例及本院同类案件裁判冲突的判决。”
  据了解,今年以来,204件审委会讨论案件在提交前进行类案强制检索。实行跨地区案件质量集中交叉评查机制,每季度开展评查,每年每名法官至少随机抽取4件案件参与评查,评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
  此外,广州法院实现院庭领导行权留痕。制定院庭领导加强审判监督管理实施意见,明确院庭长通过查阅卷宗、旁听庭审、查阅审理报告等行使个案监督权的具体情形,行权过程形成监督日志并全程可倒查。
  “院庭长对合议庭评议结果有异议的,视具体情况提交专业法官会议或者审判委员会讨论,不得直接改变合议庭意见。”王勇表示。
  作为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执行也被纳入高效监管,实行执行全流程可视化监控。依托执行预警系统对财产查控、处置等关键点进行动态管理、逐级预警、限时督办,创设弹屏提醒案款超期发放、24小时迟延支付、短信推送发款信息等功能,推行“由案到款”“由款到案”双向核查机制,确保案款发放规范高效。
  审判执行重点案件:
  法官要逐案汇报超审限案件、长期未结案件原因
  “广州法院畅通重点案件风险识别管控信息链条,构建全流程信息共享、多部门衔接配合的质效管理模式。”王勇告诉记者,通过上线重点案件监督管理平台,将涉稳群体性纠纷、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与类案判决可能冲突、法官可能违规审判等4大类20种案件纳入监管范围,实现系统自动识别标注。平台自去年6月底上线以来,自动标识监管962件案件。
  广州中院刑一庭审理的关庆珠等22人涉黑二审案,因属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案件,符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院庭领导审判管理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四类案件”标注范围,从立案之初即被审判系统自动识别标注为“四类案件”,进入监管流程。故审理过程中,刑一庭庭领导采取查阅卷宗、查看流程、要求合议庭在规定期限内报告案件情况和办理结果等方式,对案件进行全程监管。监管流程在审判系统中全程留痕,监管信息均可查可溯,确保了审判权依法公正行使。这套新型院庭长审判管理监督机制,切实提升审判效率,有效破解了“个案”监管难题,助力每一起案件办成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的“铁案”。
  超审限和长期未结案件也将被调查督办。“设立超审限案件、长期未结案件专业调查委员会,办案用时较长的由法官向调查委员会当面逐案汇报原因。”王勇介绍,经委员会界定属于无正当理由超审限、长期未结案件的,将责令法官签订清结责任状、明确结案期限,并向分管院领导发出督办提醒函,必要时还会提请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监督。
  针对减刑假释案件,广州法院建立减刑假释协同办案平台,在广州审判网开设“减刑假释”专栏,除未成年罪犯案件及法律规定不公开案件外,全部案件裁前公示立案和开庭信息,裁后公布裁判文书,公众可在线提交异议、一键下载文书。
  排除内外部潜在干扰:
  创新任职回避举措 坚决避免“夫妻档”“父子兵”利益输送
  “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何确保审判权行使更公正更独立,不被干扰?
  王勇表示,广州法院以落实“三个规定”、防止内外干扰为切入点,持续强化行权监督管理,确保司法公正。
  首先是完善干预过问记录填报机制。“围绕落实任职回避制度、杜绝干预插手过问案件问题,出台多个规范性文件,明确20种应予记录的干预过问插手案件情形,确保‘三个规定’落地落实。”王勇强调,其中推行过问案件直报机制,内网首页设置直报系统飘窗,信息可即时上报。建立监督管理台账,实行常态化填报统计,做到全程留痕、实时查询、有效追溯。
  对于长期“零报告”“零记录”的部门,纪检监察将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和线索摸排,对关键部门、敏感岗位适时抽查和谈话提醒。依托专职党务干部全覆盖实现对重点案件审理、评议的精准监督,监督情况与纪检监察部门实时同步。
  王勇表示,广州法院创新任职回避举措,全面审查干警任职资格,在官网公布干警任职回避情况,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13名干警一律调离审判和领导岗位。对8名配偶、子女或父母从事律师职业但不回避人员全部公开,并向律师事务所发出任职告知书,坚决避免“夫妻档”“父子兵”隐名代理、利益输送。
  以前沿技术规范审判权力:
  司法透明度指数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权力运行要见阳光,公信力才能树立。王勇表示,广州法院打造“全天候”公开平台,持续增强“广州微法院”微信小程序等平台功能,当事人、律师可随时查询案件进展、实时监督司法工作,打造经得起“围观”的阳光司法环境。广州中院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司法透明度指数评估中连续五年排名全国法院第一。
  同时,依托5G智慧法院建设,实现全流程智慧监管。“比如通过完善智慧审理系统,办案信息全程留痕,系统自动跟踪监督、预警节点从26个增加到42个。”王勇表示,通过建成大数据管理分析平台,实现办案态势智能研判、司法资源合理调配,审判效率大幅提升,广州中院入选2020年全国法院“数助决策”系统示范应用法院。
  以前沿技术规范审判权力运行,广州法院陆续实现5G远程庭审,借助4K超清视频传输、VR还原现场等实现庭审“无死角监督”。借助区块链技术,建成“网通法链”智慧信用生态系统,实现案件信息、证据一键固定,全面提升了监督智能化水平。
  “广州法院将不负重托、初心如磐,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王勇表示。
  数据
  广州法院以构建新型审判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为抓手,不断增强监督管理能力,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持续提升。2020年受理案件71.1万件、办结63.9万件、法官人均结案519件,同比分别上升14%、15.4%和15.3%,主要办案质效指标保持全省前列。
 

 

继续阅读